浏览:353 日期:05-09 15:00
名词解释:
1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2
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3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4内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偶发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 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8 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0 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
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填空 1
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2 3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 (1 ) 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 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 ( 3 )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测量的类型包括: 观察测量、正式测量和非正式测量。
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 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 制定的活动计划,要 粗而灵活
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 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 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0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11 美国的“ 2061计划 ”,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12 墨子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
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13 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 ) 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 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4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 低幼文学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15 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 要求 16 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 20 来
进行选择。
1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
具。
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横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窗体底端